ETF及指数产品网格策略周报
(以下内容从华宝证券《ETF及指数产品网格策略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网格交易策略概述:简单来说,“网格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高抛低吸的交易策略。但与依赖判断长期走势的趋势交易不同,网格交易是一种基于价格波动的策略,它不预测市场的具体走势,而是利用价格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波动来获取利润,适用于价格频繁波动的市场。在震荡行情中,投资者可以考虑灵活运用网格交易,通过反复多次地赚取相对较小的差价来增强投资收益,待新的方向或市场主线明确之后再进行仓位及策略上的切换。
适用网格交易标的特征:1、选择场内标的;2、长期行情稳定;3、交易费用低廉;4、流动性好;5、波动性较大。基于上述特征我们认为,权益型ETF是相对合适做网格交易的标的类型。
本期(6.30-7.4)华宝证券ETF网格策略重点关注标的:
(1)半导体ETF(512480.SH):技术制裁下的国产替代占比持续提升,叠加AI应用场景扩容下的算力芯片需求抬升,共同构成了我国半导体产业供需两旺的中长期逻辑。供给端:限制中高端半导体出口是美国对华的主要“卡脖子”政策之一。6月10日,中国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发布公告,将包含多个中国大陆芯片研发企业在内的601个实体纳入“出口管制名单”。在层层加码的技术制裁背景下,2024年5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人民币,超过前两期总和,或将重点投向晶圆制造、光刻机/刻蚀机/光刻胶、HBM、Chiplet等“卡脖子”环节,有望加速我国实现“去美化”产业链,进一步助推我国半导体“研发——设计——生产”的全链路技术突围与国产替代。需求端:据IDC预测,2025年我国AI PC、AI平板和AI手机的总计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0%,包括可穿戴智能眼镜和AR/VR在内的头戴设备将同比增长99%,搭载AI智能体的移动办公和教育学习场景规模将分别同比增长9.2%和9.5%,持续扩容的AI下游应用场景将助推我国算力芯片需求不断抬升。
(2)人工智能ETF(159819.SZ):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与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及“人工智能+”行动,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金融、医疗等场景加速落地,但仅仅相差一个月,相关表述即从“持续推进”转变为“加快实施”;6月18日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加力推出科创板“1+6政策并在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同时提出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可见我国对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科技兴国”的决心。在政策红利持续加码之下,2025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不断涌现新模型、新技术、新业态,截至6月
30日,已有433款国产大模型完成备案,覆盖金融、政务、医疗等多个领域,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迈入规模化阶段。
(3)机器人ETF(159770.SZ):我国在2023年就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
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等目标。伴随AI大模型、减速器、感知系统等软硬件技术的不断突破,《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2025年以来,无论是4月在北京举办的机器人马拉松大赛,亦或是5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与杭州机器人格斗大赛,都向世界直观无滤镜地展示了我国人形机器人当前的技术水平,即,已从实验室逐渐迈入商业化落地,从工业场景逐渐渗透至消费端,从科幻想象逐渐转变为经济引擎。另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制造装备;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有望向机器人等国家战略核心领域加强融资支持。
(4)医疗ETF(512170.SH):长期看,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驱动医疗刚性需求持续攀升。短期看,2025年以来我国已出台多项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政策创新药结构性投资价值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6月16日,国家药监局《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为进一步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提高临床研发质效,对符合
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6月30日,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瞄准创新药产业从“实验室”到“病床边”的全链条核心痛点,推出16项针对性举措,通过数据开放、支付创新、准入松绑等多维度突破,力图破解创新药“研发难、支付难、进院难”的老大难问题,有望进一步助推我国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及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形势超预期演变地缘风险事件。历史规律可能存在偏差,过去的日历效应不一定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市场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基金经理管理其他产品的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报告策略模拟回测结果基于对应模型及假设计算,需警惕模型失效的风险,且相关假设可能到这模拟回测结果与真实交易情况不同,仅供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报告策略模拟回测结果均基于历史数据测试得到,在未来存在失效的可能,不代表基金未来表现,仅供研究参考,不对基金的未来表现构成预测。本报告研究依赖数据可靠性、研究假设和估算方法,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机构或分析人士对市场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确 认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