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私募资讯> 焦点要闻> 超六成私募看多2025年市场 科技与内需板块受青睐

超六成私募看多2025年市场 科技与内需板块受青睐

摘要:站在2025年的起点,管理规模超5万亿元的证券类私募看多也做多。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超六成私募对2025年A股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近三成私募持中性态度,持谨慎态度的私募占比不足一成。与此同时,多家头部私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经济基本面将持续好转,A股和港股的向上空间要大于向下的风险,当前是布局结构性机会的好时机。


站在2025年的起点,管理规模超5万亿元的证券类私募看多也做多。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超六成私募对2025年A股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近三成私募持中性态度,持谨慎态度的私募占比不足一成。与此同时,多家头部私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经济基本面将持续好转,A股和港股的向上空间要大于向下的风险,当前是布局结构性机会的好时机。据第三方平台监测,截至2024年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6%,仓位在五成及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超九成。

从投资机会来看,头部私募对于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内需板块、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以及估值再次回到合理区间的红利资产较为青睐。

看多也做多

私募排排网最新调查结果显示,63.64%的私募对2025年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在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A股市场有望向上;27.27%的私募持中性态度,认为虽然A股乐观因素居多,但同时也要关注不确定因素;9.09%的私募持谨慎态度,认为2025年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私募的乐观预期在仓位上可窥得端倪。第三方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6%。其中,仓位在五成及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90.8%,24.6%的私募处于满仓及加杠杆状态。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首席策略投资官方磊认为,2025年中国权益类资产或有可为,A股和港股的向上空间明显大于向下风险。他分析称,政策持续发力会带动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好转的基本面驱动市场机会持续涌现。

对2025年经济稳步复苏充满信心

私募对于股市的乐观预期,来自对2025年经济复苏的信心。

聚鸣投资创始人刘晓龙表示:首先,2025年中央财政大概率将发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在政策持续发力下,房地产市场企稳复苏的概率较高。因此对2025年的经济修复持偏乐观预期,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修复。

方磊也称,2025年国内政策方面,财政支出方向会趋向多元化,化债政策叠加广义赤字率的回升将有助于地方政府腾挪出更多精力、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及企业转型等方面。在此背景下,2025年经济进一步修复是大概率事件。

聚焦三大投资机会

从投资机会来看,私募对红利资产、内需板块以及科技方向颇为青睐。

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53.85%的私募看好科技成长方向,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阶段,科技行业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会;30.77%的私募看好政策发力方向;11.54%的私募看好红利资产方向,认为2025年仍然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红利资产依然具备配置价值;3.85%的私募看好顺周期方向。

方磊透露,2025年将重点关注内需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方面,内需板块的基本面有望继续改善,政策发力将是消费复苏的重要驱动因素;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具有一定的顺周期属性,随着经济基本面企稳复苏,居民就业预期和收入预期会好转,从而提振消费信心。

重阳投资则认为,中国股票市场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已非常充分,股东回报提升下市场的价值底非常坚实。在选股上,2025年的思路是“立足价值,眺望成长”。目前,高股息资产的股息率相对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再次回到合理区间,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高股息资产具有吸引力。另外,在成长方向上,看好泛科技、先进制造、创新药和消费等方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网友评论

×

  • 1.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类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 2.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基金,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 本人/本机构确认是为自己购买私募产品,不会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产品,且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会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特定对象认证

确 认

×

风险测评
温馨提示:本问卷旨在协助您选择符合您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问卷结果并不能取代您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
    下一题